近日,奥迪Q6 e-tron正式公布了长续航版约33万元的起售价。尽管这款纯电SUV搭载了华为相关技术、配备大容量电池等亮点,但这样的定价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市场中显得缺乏突破性,市场前景被不少人看淡。

从纵向对比来看,奥迪Q6 e-tron的定价延续了品牌固有的价格体系。它比自家的Q5 e-tron价格稍高,官方给出的理由是搭载了华为技术、配备100度大电池等升级配置。但现实是,目前Q5 e-tron在终端市场优惠后价格已降至25万多元,两者价差明显。即便考虑到大电池带来的成本差异,消费者普遍认为合理溢价两三万到五万较为合适,定价在二十七八万才更具竞争力,而33万的起售价与之相比,价差达到5万以上,竞争力自然大打折扣。
放到横向对比中,奥迪Q6 e-tron的价格劣势更为突出。与它尺寸相近的小鹏G9等车型,价格也稳定在25万多元区间,在配置和智能化体验上并不逊色。甚至不光是纯电SUV领域,像乐道L90等其他新能源车型,无论在车身尺寸还是综合产品力上,都让奥迪Q6 e-tron的定价显得格外尴尬。
若再将范围扩大到混动车市场,33万的定价就更显“不上不下”。目前车长5.2米到5.3米的混动车型已比比皆是,不少车型定价仅二十七八万,却配备了四驱等丰富配置,在空间、动力和性价比上都展现出更强的吸引力。作为纯电车型,奥迪Q6 e-tron在价格上未能体现出应有的优势。
不可否认,奥迪作为传统豪华品牌,在车辆品质和制造工艺上仍有一定优势。但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,它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确实不够透彻。如今纯电领域的品牌溢价已大幅缩水,甚至可以说近乎忽略,但奥迪显然还没被中国市场彻底“教育”,仍想以国际豪华大厂的身份应对市场挑战。虽然它对市场变化有了一些感知,却领悟得不够深刻。
综合来看,在消费者对新能源车型性价比和智能化要求日益提高的当下,奥迪Q6 e-tron 33万起的定价难以打动主流消费群体,未来销量恐怕难有亮眼表现。